拍卖常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拍卖常识 >

全家十一人遇难,他用二十七字平复心痛,再娶再生,重回人生巅峰

关键词:拍卖常识

日期:2023-01-04 23:13作者:admin
我要分享

  明朝初年,一直流传着十大回民将领保国的佳话。在朱元璋推翻元朝的过程中,其麾下的回族将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尤以常遇春、华云、胡大海、丁德兴、沐英几位回族将领最为突出。之后,随着明都城北迁至北京,很多回族将领的后裔在北京扎下了根,并一直传承至现在。作为明朝回族将领之首的常遇春,其后裔虽历经几百年的繁衍,身份与地位起伏不定,但到民国时,一个人的出现使得常氏家族再次声名鹊起。而此人的一生也如家族一样,从巅峰跌入谷底,又从谷底重回巅峰。

  常遇春

  1、

  1896年是特殊的一年。徐志摩、茅以升、茅盾在这一年齐降临人间。在北京牛街市,一户姓常的回族家庭也在这一年喜迎新生儿的降临。此户人家虽是明朝开平王常遇春的后裔,但到了清末,早已陷入贫穷的境地。新生儿的降临还是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增添了久违的喜庆气氛。父母按照排行为其起名常松清,字子春。谁也不会料到,就是这个新生儿日后振兴了这个贫穷的家庭。

  徐志摩

  回族人不喜种地,但极其擅长武艺、手艺与经商。武艺尤以查拳最为出名。查拳是回族人最喜爱的拳种,以弹腿和其他腿法为主要内容。弹腿作为查拳的基本功,曾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之说。老北京的八大镖局中,其中有两家是由武艺精湛的回族人所创办。回族人经商也是一绝。最经典的是回民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老北京极其出名的两家饭店:东来顺与西来顺也是由回族人所开设。

  东来顺饭庄

  回族人的手艺活普及五行八作之中。本文的主人公常子春就是因为家穷走上了学习手艺活的道路。常子春十三岁那一年,经人介绍投在瑞兴斋老板李玉如门下,苦学琢玉手艺。

  常子春也正式成为当时的老北京玉器作的一名学徒。学做玉器极其的难,需要眼、耳、手灵活运用,而且对眼睛伤害极大。常子春在师傅洪庆海的精心指导下,在瑞兴斋学徒六年。那时,常子春最大的梦想就是继续留在瑞兴斋琢玉。因为出徒之后,再继续琢玉就可领到工资。学徒时,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发点过节费,而平时是没有半点工资的。

  老北京小学徒

  不幸的是,就在常子春十八岁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突然爆发。全国的玉器行业陷入萧条。很多玉器店被迫选择关门,学徒更是为生计不得不从事其他行业。常子春也不例外,为了维持生计,只好到白纸坊处的一家印刷厂当了一名工人。理想与现实难以契合,是人生轨迹中不可避免的,但人还是要硬着头皮向前走。常子春硬着头皮在印刷厂里坚持了整整四年,直到第一次大战结束。

  民国印刷厂工人

  1918年,常子春重操旧业,一边从事琢玉,一边将精力倾注在钻研古董与珠宝鉴赏上。单纯的琢玉只要手艺精湛即可。一件精致雅观漂亮的玉雕花篮需要花费两年的时间。只要雕琢工有手艺,有耐性,在行业景气的时候,挣口饭吃没有问题。但鉴赏古董与珠宝,这一行的水深不见底。如果没有能人相助,进去前,纵有万贯家财,出来后,可能变得一贫如洗。

  玉雕花篮

  幸运的是,常子春有贵人相助。一位是他的四伯常文庆,另一位是这一行的老人李永福。在贵人的帮助下,常子春正式在牛街以东的龙凤坑创了永宝斋。此时,谁也不会想到,永宝斋与常子春的名声日后会响彻北京城甚至全国。

  如今的永宝斋艺术馆

  2、

  在贵人的帮助与常子春自身的经营管理下,永宝斋的业务与规模一天胜似一天。工人的数量从最初的三个人发展到十八个人。由于业务的不断发展,龙凤坑的地理位置已不适应日益壮大的永宝斋。之后,永宝斋搬迁到了前门外炭儿胡同。工人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到了数百人。永宝斋的发展速度实属惊人,又在廊坊二条开设了永宝斋门店。廊房二条是当时老北京玉器作与珠宝店的聚居地。达官贵人,富家太太、小姐,社交名媛的珠宝首饰多出自这里的珠宝店。

  廊坊二条商铺

  永宝斋落地于此,并不出奇。随着不断发展壮大,永宝斋成为了北京玉器行业中规模最大与营业额最多的玉器铺。这让很多人难以预料,就连常子春本人当初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一天。从此,常子春成为北京最大的玉器铺“永宝斋”的老板。当初的穷小子成为如今腰缠万贯的大老板。

  北京城中,人人见了他,都恭敬地称呼他一声“常爷”。他辨别珠宝、古董、玉器的本领在北京城也是首屈一指,人送外号“翡翠王子”。在古玩界,又被称为北京古玩“八大王”。同时,常子春与上海与南京的珠宝行业来往密切。当时许多商业大亨与古玩界巨子出身回族。“晋昌厚”老板马晋卿、“富润斋”老板杨仲友、南京的童文玉以及王五爷都与常子春交往甚密。常子春在他们中又是翘楚中的翘楚。

  日后的常子春

  1930年,常子春联合二十五个回族中的名人共同出资在南京中央商场的二楼开办了著名福生清真中餐厅。这里成为在南京的回族人必去的交际场所。之后,常子春在此地开办“永宝斋”珠宝首饰店。

  南京中央广场

  常子春穷过,他深知穷的滋味,因此发迹后的他尽力去帮助那些回族中的穷家子弟。他的玉器加工厂中大多为回族人子弟,并且每到星期五麻日便全厂休假半天。期间,他会请三两位阿訇给大家讲解《古兰经》与《圣训》,并学汉语知识。同时,他一直出钱出力,不遗余力地帮助回族人开办的唯一一所学校——成达师范。在这里,走出的回族精英数不胜数。

  穆斯林洗耳恭听《古兰经》

  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岌岌可危。常子春历时一年时间,带领成达师范的百余名学生,途经天津、上海、香港、广州等地,安全地将他们转移到广西。1943年,正在战争打的不可开交之时,常子春凭借自己的身份前往北京、上海、天津,联络当地的爱国回族知识分子加入到抗战的队伍中。不幸的的是,在上海,常子春被日本宪兵逮捕。虽惨遭刑讯逼供,但他忍受剧痛,毫不妥协,没有透露任何消息。最后,经回族著名阿訇哈德成担保,才得以出狱。出狱之后,常子春依然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于是,他化作珠宝商人,前往北京,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著名阿訇哈德成

  1948年,常子春离开北平,前往台湾并在台北重庆南路创设永宝斋分号。之后,常子春一直留在台湾,一边打理生意,一边建立清真寺,进行宗教活动。但心里一直挂念着在北平的家人。他与妻子王世廉先后育有四男三女。妻子儿女是他最大的牵挂。

  3、

  1949年1月份,常子春接到家人的消息,“已买好船票,不久将团聚”。他一直等着与家人团圆的那一刻。心里越急,时间似乎越慢,但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1月27日。

  民国船票

  这一天,常子春的七个孩子与妻子、胞弟(常蔚然)、徒弟等十一个家人登上了由上海驶往基隆的轮船。这艘轮船的名字叫“太平轮”,船上的人是1949年1月27日(农历除夕前一天)搭载的“最后一批乘客”。这也意味着船到岸后,这些人可以与家人团聚,过上新年。

  船上客人的身份非富即贵,大多是当时的名人。因为能买上这艘船票的人,不仅要有钱,还要有关系。其中,就有常子春的家人与徒弟,袁世凯的孙子袁家艺、亚洲女首富龚心如的父亲龚云龙、神探李昌钰的父亲李浩民、音乐家吴伯超,还有国民党的高官显贵。

  龚心如

  然而,就在当晚23时45分,还差15分钟将到24点整时,这艘太平轮却与荣氏家族的“建元轮”相撞。太平轮随即开始下沉,船上的人员惊慌失措。最终,船上932人遇难,只有36人获救。遇难者中就包括常子春的妻子儿女,兄弟、徒弟,以及他的半生积蓄。

  36名获救者中一位名叫王兆兰的女子,也是当时最年轻的一位,曾回忆了当时惊悚的一幕。当太平轮颠覆时,她用手紧紧抓住弟弟与妹妹的手。她记得母亲最后给她说的一句话是“带好弟弟妹妹”。随即,母亲被海浪冲走,妹妹也被卷走。这件事成为了王兆兰心中一辈子的阴影。之后的几十年里,她不愿想,不愿提,也不敢提,直到2010年后,她鼓起勇气讲出了这段悲痛的经历。

  太平轮

  这一事件既被称为太平轮事件,又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事件。然而,太平轮事件发生时,常子春并不知情。次日,尚不知情的他一大早,怀着期待的心情,前往基隆码头接船,迎接全家团聚。也就在这时,噩耗传来了!常子春闻此噩耗,虽内心痛不欲生,但他忍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悲痛。他擦干眼泪,挺起胸膛,仅用短短27个字倾诉心中的悲痛“余在万分悲伤之中,维所求真主赐余力量,继续为国家与宗教服务。”

  太平轮事件报道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前定的。1960年,64岁的常子清离开台湾前往香港,并创立香港聚宝斋玉器加工厂。在那里,他不仅开创了自己的新事业,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他与一位名叫杨焕文的香港小学老师走在了一起。婚后,两人生育三子一女。新的家庭不仅让他渐渐平复了心中的伤痛,也让他在事业上鼓足了干劲。历经十年奋斗,他将香港“聚宝斋”做得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在常子春的管理下,聚宝斋生产的产品用料考究、工艺精美,极具艺术价值。因此,“聚宝斋”玉器产品远赴美国各地参展,受到国际好评。

  聚宝斋玉雕

  此时,常子春成为商业翘楚,重现当年辉煌时刻,又一次开创了事业与人生的巅峰。常子春一生经历了大喜与大悲。大喜之时,人人羡慕,却不知其背后的付出与努力,大悲之时,人人怜悯,却难知其内心的伤痛与悲楚。他知道,人一旦灰心,往往只能看到别人的错处,而忘了自己的消沉与堕落。因此,不论何时,他都保持着一颗不气馁,不堕落的强大的内心。常子春能重回人生巅峰,是必然而绝非偶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