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常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拍卖常识 >

钧瓷研究院:资深钧瓷专家解读花瓷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拍卖常识

日期:2023-01-24 13:47作者:admin
我要分享

  从盛唐开始,黄河流域的许多窑口中出现了一类独特的黑釉 瓷器,器物的釉面上常有蓝色斑块,胎体厚重,器物造型丰腴,其中具有中晚唐器物的普遍特征,产品种类有碗、盘、注子等日常用器。其中最为独特的是来自西域的乐器——拍鼓的鼓身〔图一〕。唐朝人把这类乐器称为“羯鼓”。唐代南绰《羯鼓录》记载宋璟(663-737)与唐明皇讲述羯鼓的故事:“宋开府璟,虽耿介不群,亦深好声乐,始承恩顾,与上论鼓事,曰:若非青州石末,定是鲁山花瓷。”依据这条文献,古陶瓷学界把唐代鲁山窑、巩县窑、耀州窑等遗址中出土的黑釉蓝斑瓷器,称为“花瓷”。

  从外观上看,花瓷的彩斑多呈现蓝色,有一定的乳浊性,与金元时代的钧瓷类似。最近几年,古陶瓷领 域中的学术论文中出现了“唐钧”一词。“唐钧”或称为“黑唐钧”,指的就是唐代的花瓷。这个词语,大概是当 代古董贩子们发明的,后来被一些古陶瓷学者接受,并加以发挥,将“唐钧”说成是“宋钧”的源头。从而把钧 瓷的历史上推到唐朝。这种说法,听起来好像头头是道,但是究其本质,不过是作茧自缚的夸夸其谈,把钧 瓷的研究引入误区。

  从时间上看,花瓷的确早于钧瓷。但是花瓷和钧瓷之间不存在渊源关系,钧瓷的起源,是北宋中后期豫 西地区的印花青瓷。

  经过五代宋初的衰落以后,豫西地区的陶瓷业中唐朝风格的花瓷、白瓷、三彩等品种退出了历史舞台,该 地区窑口起初以仿制越窑秘色瓷器为主,在仿制越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流行印花或刻花装 饰,胎体轻盈,釉色薄而均匀,呈现豆青色,该地区宜阳窑、邓州窑、清凉寺窑、严和店窑以及陕西地区的耀州窑等窑口都曾大量生产印花青瓷。其中豫西地区的印花青瓷于北宋后期著称于世,其生产一直延续到金 代。金朝印花青瓷的图案趋于疏朗,器型比较大,和北宋的小巧玲珑不同。

  北宋晚期宝丰清凉寺窑烧造出主要供宫廷使用的汝瓷。宝丰清凉寺窑址位于汝河南岸的宝丰县大营镇,隔河与郏县相望。清凉寺窑产品中成型工艺精雕细琢,釉色以天蓝或天青为主的高档瓷器被称为“汝瓷”或“汝官窑”瓷器。汝窑瓷器应与北宋汴京官窑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北宋汴京官窑瓷器出土,但 是由杭州老虎洞官窑遗址的发现可推知,汴京官窑瓷器应与汝官窑瓷器没有太大的区别,均以薄胎薄釉、造型精工为特色。北宋汴京官窑瓷器并不以“厚若堆脂”为特征,厚若堆脂的釉色品种,是南宋后期才出现的。

  汝官窑瓷器的生产,因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役”而遭到了较大破坏。在这场浩劫中,一些窑工从清凉寺地区北渡过汝河,在郏县、阳翟(今禹州)、梁县(今汝州)三县交界的大刘山麓重新置窑烧瓷,最初还带有明显的汝瓷特色,到了金朝中期以后,逐渐具有钧瓷特色4。收藏家们称之为“钧州青”,瓷器品种有碗、盘、执壶、茶托等,就从釉色而论,与钧台窑生产的陈设类钧瓷(通俗的说法是“官钧”)有较大区别。

  “钧州青”类瓷器和唐代花釉瓷器之间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其源头是汝官窑,如果再往上推,是北宋的印 花青瓷。就其根源而论,应是越窑的秘色瓷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