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古董鉴赏 > 行业新闻 >

那个以17万“骗画”,转手便卖出8700万的专家刘岩,后来如何

关键词:行业新闻

日期:2022-11-27 12:11作者:admin
我要分享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

  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之中,纷繁复杂,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谜团。有的时候人们想要拨开眼前的名义,清清楚楚的看待眼前的事物,显得那样的困难。人心就好像生活见底的大海,在表面的地方,人们或许还能看得清楚,但是越往下深入,就越来越会觉得,人心的难以看透。

  或许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份不易,这才引起了人们的愈发好奇。大家对于其他人的思想,总是想尽办法想要搞清楚。似乎只有通过这唯一的方式,才可以证明他们个人的聪明才智。这也是为什么悬疑,推理之类的书籍、电影和节目,总是能够给予观众巨大的满足。

  目前,我们看见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作品当中,创作者总是习惯性的将一些真真假假的元素融入其中,让阅读者难以分辨,从而对创作者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在这样一个不停的探究真假的过程当中,观众的心理并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不过,这样的一种创作方式也使得创作者与观众都入戏太深,以至于会出现难以分辨现实与虚拟的状况。

  这个世界上的诱惑,利益太多,希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们都能够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底线。今天我们要说的,便就是这样一位没能坚持自己底线的专家学者。

  那么,他究竟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故事?

  实际上,这个人便是一档鉴宝节目的鉴宝专家刘岩,他做过的事情,便是以17万的低价,买下了参与节目的一位嘉宾的宝贝,然后再以8700万的高价转手卖出。

  一、全民鉴宝的时代

  对于全民娱乐,想必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得陌生,这是用来形容目前整个文化艺术领域的一种泛娱乐化现象的名词。简单来说便就是一切皆可娱乐,任何严肃的,不严肃的话题,都可以通过一种娱乐化的方式来进行展现。

  很明显这样一种泛娱乐化的状态,会影响人们的思考,以至于人们很难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在这样一个全民娱乐的背景之下,只要能够吸引住人们的眼球,赢得人们的关注,那么任何的题材都有可能被创作者用来进行创作。

  古董文物因其本身存在着巨大争议,因此被各种广播电视节目,争相搬上荧屏。古董文物本来便属于国家,并且具有巨大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赢得人们的关注,这自然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意外。

  而且,鉴宝节目还有着宣扬古代文化艺术,提高保护文物意识的作用,从文化宣传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其积极作用。

  在这些节目当中,基本的节目流程便是节目制作方邀请一些专家,当面对鉴宝人所携带的宝贝进行识别。并对宝贝的价值进行评估,当然如果是真文物的话,那么宝贝的价值肯定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在整个鉴宝过程当中,其实是一种三赢的局面。鉴宝专家收获了知名度,电视台获得了收看率,而宝贝持有者,则能够名正言顺地免费的对他们的宝贝进行鉴定,如果是真品的话,还能借此炒作一番,提高其宝贝的市场价值。

  不过,在这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鉴宝专家的眼力出现了问题,将真品识别为假货的话,那便有可能对文物造成损伤。又比如,如果专家故意将真品鉴定为假货,从而浑水摸鱼的话,鉴宝者其实很难逃脱专家的魔爪。

  比如说,这位鉴宝专家刘岩,他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低价买入鉴宝人的宝贝,再转手高价卖出,从而赚取巨大的利润。

  二、宝贝真假的鉴定

  刘岩出生于1957年,他的履历极其漂亮。他曾经在国家文物局,首都文物馆等具有国家性质的文物部门工作过。可以说普通人要想在这些地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刘岩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位书画陶瓷方面的鉴定专家,并借此成为了好几档鉴宝节目的鉴宝专家。可以说一时之间,风光无二。

  不过夜路走多了,总是容易碰见鬼。一路顺风顺水的他,在河南卫视的一档鉴宝节目当中,却遭遇了人生之中前所未有的困境。他对当时鉴宝人带来的一幅家传名画做出了“误判”。这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故事的发生。

  随着鉴宝节目的逐渐兴起,民众们获得了大量的有关于文物古董方面的知识,这也激起了人民对于自己家中宝贝的兴趣。大家都纷纷翻箱倒柜看看有没有宝贝,说不定就能一举改写自己的命运。

  出于这样的心理,2009年,河南郑州的朱云,便带着自己的传家之宝一幅古画,来到了刘岩担任专家的鉴宝节目当中。

  当时的刘岩可谓身经百战,他承担了多档鉴宝节目的专家席位,广受民众的好评,大家对于这位专家的渊博学识和敏锐的眼力,有着非常高的认同感。

  当刘岩看见朱云随身携带的《崇阳汉柏图》时,他表示,这幅画看起来并不像是真迹。由于当时朱云所处的阶段,还在海选之中,因而他并不曾上过电视,也就不曾被民众所知道。

  朱云对自己的家传画作表示深深的失望,就在这个时候刘岩表示,他想要与朱云兄弟俩,再仔细的探讨有关于画作的细节,并尝试为他们寻找一位合适的买家。

  朱云兄弟俩一听权威专家对自己如此的上心,心中不由得感激万分。于是他们就配合着刘岩,对这幅古画进行再次鉴定。

  即使看到这里,大部分人都能够猜到这幅古画,不一定就是假的。因为如果是假画的话,刘岩又何必多此一举,反过头来再去问他呢?

  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兄弟俩并没能发现这其中的端倪,或许是刘岩专家学者的身份,让兄弟俩感到一种深深的压迫感,又或许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让他们失去了理智,他们最终跌入了刘岩的圈套。

  刘岩告诉兄弟俩,他认为这幅画最多能值3万多,这幅画虽然不是真迹,但其实是一幅古代仿品,他愿意出17万的价格买下这幅古画。朱云一听,当即便爽快的答应将这幅家传字画出售。

  但没想到的是,本来以为获得了一大笔意外之财的朱云兄弟俩,在2010年却看见了一件让他们意料之外的事情。他们兄弟俩的《嵩阳汉柏图》竟然在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拍卖出了8700多万的高价,17万与8700万之间,相差悬殊。

  于是,这两兄弟俩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刘岩以“假画”的名义,将这幅家传字画买走,转手便在拍卖场上拍卖出了8700万的天价,这已经是赤裸裸的骗局。

  于是,愤怒的朱云便一纸诉状,将刘岩告上了法庭。他认为刘岩存在故意欺诈行为,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获,得了这幅字画,并且进行拍卖,从而牟利。

  不过,让人感到惋惜的是由于证据不足,法庭最终只能判定朱云败诉。

  不过这一过程,也将刘岩的老底彻底揭穿。原来他根本就不是什么专家学者,他所有的头衔与学术背景,全部都是借用另外一位同名同姓的学者,他其实是现实生活中的“李鬼”。

  从这件案子之中抽身而出的“刘岩”,他并没有销声匿迹,虽然他已经劣迹斑斑,但他却依然在国内的其他地区,从事鉴宝活动。刘岩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带着他所得到的不义之财,仍然活跃在文物收藏界之中。

  小结

  像“刘岩”这样的骗子,人们当然是希望越少越好。可事实上却是,像刘岩这样的人不仅没有越来越少,相反却在人们的欲念不断膨胀之中,变得越来越多。是人们的贪念创造了这样的人,法律对于文物鉴定,并无法做出比较权威的规范,要想从刘岩这样的骗子手中保住自己的合法财产,还是需要广大民众擦亮自己的双眼。

  参考资料:《庄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